战地记者刘怡谈阿富汗从现代化进程失败,到

随着美国宣布全面撤军,塔利班已经占据了阿富汗34个省会中的12个,并在昨日(8月12日)宣布夺取了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和第三大城市赫拉特,这对于塔利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胜利。下一步,他们正朝着首都喀布尔前进,并试图让首都陷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中。塔利班在阿富汗执政的未来就近在眼前,它会复制其在年到年期间掌控阿富汗全国的局面吗?

阿富汗自年以来的当代史,似乎一直和无休止的冲突联系在一起。除去我们熟知的苏联入侵、美国干涉等外部势力持续施加的影响,其内部的军阀割据乱象和20世纪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频频失败,也导致了塔利班的崛起。把苏联和美国纷纷拖入泥沼,阿富汗被泛泛地称作“帝国坟场”。但“帝国坟场”这样他者化的描述足以概括阿富汗作为独立国家的全部内涵吗?它从20世纪初开始模仿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运动,为何间歇性陷入瘫痪?它是如何被年代以来的全球历史浪潮所影响,又是如何反过来对单极霸权主导下的全球秩序做出了报复?带着这样的疑问,刘怡在~年三次进入阿富汗进行深度采访和报道。在那里,他与年代的抗苏“穆贾希丁”领袖、本·拉登的早期合作者以及现任政府官员做直接交谈,试图理清阿富汗动荡历史背后的驱动力。

本文整理于三联战地记者刘怡7月31日在北京及物v.t.()的分享。根据亲身采访经历,刘怡从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失败、军阀割据的状况、阿富汗边界线上绵延的难民营、崩溃的教育系统、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利益关联等方面详细阐释了塔利班在阿富汗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内部的分裂,并解释了为什么在阿富汗的战争会是一个极度放大的治安战。全文注释由整理者所加。

20世纪的阿富汗:现代化进程的几条道路之争

喀布尔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达鲁阿曼宫[1],达利语(又称达利波斯语或阿富汗波斯语,是一种在阿富汗使用的波斯语的变体)里是“和平之宫”的含义,它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巨大的欧洲建筑,修筑达鲁阿曼宫的是到在位的阿富汗独立之父阿曼努拉国王,也是阿富汗现代化之父。

[1]达鲁阿曼宫建立者是当时的君主阿曼诺拉汗,并且打算修建一条连通喀布尔的铁路。宫殿是一座重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它坐落在平平的山顶,位于阿富汗首都的西部。宗教保守派阻扰阿富汗的改革,该地被闲置多年。

阿曼努拉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非常欧化的统治者,他聘请了德国的设计师为他设计了达鲁阿曼宫这样一个庞大的欧式宫殿,在这个宫殿跟喀布尔的老城区之间铺设了阿富汗的第一条窄轨铁路,新的宫殿所在的街区其实是在一个丘陵上,他把丘陵的顶端削平了,等于在一个高出城市水平面的位置上建了一座新城。除了这个宫殿之外,还有阿富汗新的议会所在地,西式的旅馆商场,这些差不多是年到年,阿曼努拉国王率领阿富汗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保护国制度)之后的十年内去建设的。他在这10年之内还替阿富汗颁布了一部宪法,宪法宣布妇女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和参与选举的权利,甚至他派了调查队去阿富汗农村,调查何地出现了家庭纠纷,丈夫打妻子可以把丈夫抓起来。

达鲁阿曼宫阿富汗人民震惊于阿曼努拉国王的改革措施,确切地说是震怒,因为他的这些政策影响到了控制阿富汗广大农村的部落长老,还有地主阶层的利益。阿曼努拉国王不仅想要在农村搞土地改革,还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甚至在年代,他就开始尝试在阿富汗的一些农业省份修筑公路,当时为了让农产品的运输和交通能够得到改善,就开始修筑全国性的公路网。但是当时公路修路的质量不好,养护成本也很高,农民又不明白,赶着马和驴在公路上走,会被警察说破坏基础设施,被抓起来了。农民很愤怒,国家号称是为了我们好而修了公路,修了公路又不让我们用,结果农民就把公路扒了。阿曼努拉国王时期想给全国修一些大型的水电站来解决灌溉的问题,但是这又影响到了阿富汗农村传统社会当中地位非常高的阶层——米拉布(Mirab)的利益。米拉布是什么?米拉布的意思是分水人,阿富汗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各个村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要进行大规模的械斗,最后大家就决定推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米拉布。米拉布可以被视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利益协调人,他在不同的村落之间协调,哪个季节给你供应的水多一些,让你可以耕种;哪个季节给另一方更多一些;碰到这种大旱灾或者荒年的时候,怎么互相共担风险。所以米拉布阶层在阿富汗的农村,可能除了部落长老和宗教领袖之外,是另外一个非常有社会影响力的阶层。但是修了水电站和水渠就等于把米拉布阶层的特权给消解掉了。米拉布就挑唆农民起来反抗。比如当地米拉布会说大坝修好以后会优先供应旁边一个省,我们这儿的情况没有改善;又或者政府为了解决水电站的投资问题,提出说征收用水收费,米拉布就说我们过去从河里打水也不用缴费,政府修了水电站现在还要钱。这便导致了从以阿富汗农村的传统精英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教唆普通农民发动全国性的起义去反对阿曼努拉国王的政府,推翻之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动荡时期,就是查希尔沙的父亲纳第尔沙。

阿曼努拉的下场使得纳第尔[2]和末代国王查希尔这两位国王绝大部分时期不敢再大动干戈,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20多年查希尔在位时期,是近代阿富汗最稳固的统治期,他什么都不干,既不搞改革,不要求分地方的势力,也不搞现代化,不去触动地方的利益结构。撼动对整个社会结构,尤其是农村的这种目前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差不多是一直到年代之后才出现。查希尔国王的表哥达乌德亲王,当时曾经担任过总理,后来以他为首,提出了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类现代化、农业集体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的改革。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所以一定程度上前现代性特征在阿富汗最根深蒂固,也是最本质性的,而且很要命。

[2]穆罕默德·纳第尔·沙阿在成功的军旅生涯(如年镇压曼加勒反抗事件)后成为阿富汗国王(年-年)。

20世纪60年代,以达乌德亲王为代表,阿富汗贵族阶层的一部分人提出,苏联是我们的邻国,苏联也想跟阿富汗搞好关系,阿富汗能不能模仿苏联,在农村搞集体化,然后在城市搞大工业,把阿富汗迅速改造成一个现代化国家——有点像模仿纳赛尔搞阿拉伯社会主义。阿富汗裔美国学者塔米姆·安萨利写了一本《无规则游戏》,这本书里讲到阿富汗一直以来的城乡矛盾,尤其是农村和城市精英阶层的矛盾,是阿富汗历史前进和中断过程中很重要的动力。

阿富汗以王室为代表的城市精英在考虑按照苏联模式来实行国家现代化,同时阿富汗的农村精英阶层,尤其是从农村通过考学进入全国最高学府的精英学生,他们也在讨论往阿富汗何去何从这样的问题。在当时的阿富汗,虽然伊斯兰教作为宗教传统受到尊重,但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阿富汗政府对于比较极端的宗教思想处于防范的状态。当时阿富汗喀布尔大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没有能力就提供研究性的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要么去欧美,要么去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留学,去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教育。绝大多数富裕家庭都去美国了,但是也有一些农村精英、部落领袖、农村米拉布的子女、富农家庭的子女,没有那么多钱能到美国或欧洲,他们首选的留学目的地就是埃及。埃及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包括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在伊斯兰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力的。然后艾资哈尔大学那个时候是埃及极端民族主义者,尤其是知识分子反抗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据地。回溯整个现代伊斯兰思想史,从20世纪后半叶有很多代表性人物都是艾资哈尔大学毕业的。而这些到了埃及的阿富汗留学生参与各类读书会学习会,研究禁书、地下手抄本,比如赛义德·库特布[3]关在监狱里时其到处流行的手抄本。

[3]库特布主义(Qutbism),伊斯兰主义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根源于穆斯林兄弟会已故领导者赛义德·库特布的思想,主要阐述于其著作《路标》。库特布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主动的圣战主义,宣扬攻击型圣战(Offensivejihad)。库特布主义经由伊斯兰极端主义份子与恐怖份子传播,如奥萨马·本·拉登就曾引用库特布主义来作为宣扬。

阿富汗政治家和前穆贾希丁指挥官拉苏尔赛义夫[4]和他当时的一个老师,后来短暂当过阿富汗总统的拉巴尼[5],他们俩比马苏德[6]、希克马蒂亚尔[7]他们要年纪大一些,他们年代就去了埃及留学,之后就把库特布的书偷偷夹在行李里带回来,然后他们在埃及读完博士,留完学回国就去喀布尔大学当老师,然后就就组织学生关了门抄书,抄完再把阿拉伯语翻译成普什图语,然后再办地下印刷所,然后再把这种东西流通出去。于是年代初,那一代人的喀布尔大学很快就变成了库特布主义在阿富汗的一个大本营。

[4]拉苏尔赛义夫是阿富汗政治家和前穆贾希丁指挥官。他在年代参加了反对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府的战争。

[5]布尔汉努丁·拉巴尼,塔吉克族,曾任阿富汗伊斯兰国和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

[6]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塔吉克族,阿富汗军事领导人,绰号“潘杰希尔之狮”。

[7]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阿富汗政治人物、军阀。他是古勒卜丁伊斯兰党的创始人及现任主席。希克马蒂亚尔年组建阿富汗伊斯兰党,最初是反苏联的骨干分子。在年代,曾两次出任阿富汗总理。后来转向反美,多次袭击阿富汗政府及外国人。希克马蒂亚尔是阿富汗内战的重要人物,其军队仅仅在喀布尔一地就造成5万平民死亡,因此有“喀布尔屠夫”之称。年后逐渐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脱离关系,年逃亡巴基斯坦。年后谋求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年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20年的流亡生涯。

在阿富汗这种社会阶层流动比较缓慢的国家,尤其是全国只有2万多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大半是喀布尔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哪怕到了后来内战时期,傀儡政府的总统穆罕默德·纳吉布拉·阿赫马德扎伊[8]跟马苏德、希克马蒂亚尔在十几岁念中学大学时候就已经特别熟,因为全国就只有三所好中学和一所好大学,所以下一代精英都在这个学校,其中比较激进的一帮人从18岁开始,每天晚上跟着自己的老师读那些宣扬伊斯兰要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实现现代化的书。

[8]穆罕默德·纳吉布拉·阿赫马德扎伊,阿富汗政治家、共产主义者。他在年至年期间担任苏联傀儡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领导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年,反政府军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迫下台,躲藏在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年塔利班攻入喀布尔之后,将纳吉布拉酷刑处死。

顺便提一下,我采访过著名军阀希克马蒂亚尔。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喀布尔大学的工程系读书,喀布尔大学的这些精英学生国际化程度很高,基本上都会一、两门外语,除了阿拉伯语能读英语法语,能直接读外国书报。他们在学校里激烈地讨论世界局势,希克马蒂亚尔和他的一个师兄——一个铁杆的毛派,在校园里面辩论阿富汗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辩论了一个礼拜没有辩过对方,然后他的解决方案就是,买了一把枪把师兄打死。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个人仇杀这种极其前现代的特征,在他身上并没有因为他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改变了。

年代初的伊斯兰世界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背景——埃及在年阿以战争中的失败,导致阿拉伯社会主义在批评者那里突然变得没有任何说服力了。埃及学苏联学了十几年结果被以色列一个礼拜打垮了,在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批评者看来主要就是学苏联学错了。而美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不能走,因为美国在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当中一直支持以色列。那么对于阿富汗人来说,他们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了政教合一,他们认为,最后拯救阿富汗,千言万语还是要回到穆罕默德的道路上去。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站在外界的角度,我们可能一直以来有个误解,认为阿富汗国内的军事冲突和社会动荡是以年苏联入侵为起点的,但实际上不是。年希克马蒂亚尔在巴基斯坦边境建立了第一个阿富汗流亡者的武装训练营。从年代初期,阿富汗上层以王室为代表的城市精英集团,和新崛起的笃信政教合一和库特布主义的农村精英集团的矛盾就已经开始激化。年代初,像马苏德、希克马蒂亚尔,还有包括赛义夫就已经从喀布尔跑到了巴基斯坦边境,在苏联入侵之前,他们的家族追随者,还有其他反对王室逃到巴基斯坦边境的人可能就已经有20多万了,年代参加反苏战争的激进伊斯兰游击队穆贾希丁(Mujahideen)的意识形态基础,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库特布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阿富汗必须按照库特布制定出的政教合一的现代化方略来实现国家的自救,包括实现国家的富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年代他们可以跟本·拉登走得那么近,因为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现任首领扎瓦西里[9]本身也是赛以德·库特布理念的追随者,只是说穆贾希丁他们还带有阿富汗民族主义者这样一层背景,所以他们在年代等于说是建立了一个同盟,但同盟的目标就并不是完全一致的。[9]艾曼·穆罕默德·拉比耶·扎瓦希里,埃及人,基地组织现任首领,该组织的重大恐怖攻击事件(如事件)皆为扎瓦希里一手策划,是基地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民族问题、“阿塔”与“巴塔”

但反过来讲,阿富汗本身又面临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阿富汗是一个民族结构非常不正常的国家,为什么不正常?它有主体民族,但这个主体民族又不够大,非常容易造成冲突和对立,普什图人在阿富汗的整个人口中大概占40%-45%,它是绝对数量排名第一的民族,但40%-45%比例又不够大,因为塔吉克人、哈扎拉人,还有乌兹别克人加起来也超过30%,而在历史上的普什图统治者是阿富汗主流,所以阿富汗的民族矛盾一直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和阿富汗塔利班之间分歧的根源,因为英国通过年的杜兰德线[10]这样一条人为划定的国界线,把作为一个完整的普什图民族突然分割在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个国家之内(今天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就是普什图人)。但是有一些普什图人不认可杜兰德线的存在——比如巴基斯坦塔利班,但绝大部分阿富汗人随着历史的发展,算是逐步默认了杜兰德线。

[10]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长达公里的边界分界线。它最先于年订立作为英属印度和阿富汗边界,由英国外交大臣莫蒂默·杜兰与阿富汗国王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制定,定夺双方势力范围界限,并务求改善外交关系和贸易。

传统上阿富汗塔利班是既有普什图民族主义的民族背景,又有阿富汗民族主义的国籍背景。为什么美国人这次在撤军谈判谈判当中也一定要求塔利班,不能跟领土上的其他国际势力,比如基地组织、ISIS呼罗珊分支[11]有勾结,美国人一定程度上也想利用这一点。传统上阿富汗的塔利班从来没有要求建立一个超国界的共同体,尤其是他从来没有对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聚集区提出过领土诉求。我觉得,阿富汗的塔利班本质上,还是一个内收型的政治军事共同体。可能在它的崛起过程中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它没有提出过普什图人应有自己的国家这种方案。

[11]“基地”组织及其敌对势力——所谓的“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分支”(IS-KP)——都将寻求在西方武装部队撤离这事情上捞取利益,扩张其在阿富汗的版图。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