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新冠状病毒正在全球肆虐,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感染或死亡,目前全球的感染人数正在节节上升;新冠状病毒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正在许多层面给人们造成困境,甚至灾难。预防病毒、治疗病人、解决因这场瘟疫而带来的各方面难题,从根本上讲,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加速,要依靠人们在各方面走上成功的捷径。
澳大利亚火灾、蝗灾、效应温室、古老病毒、地震等等明显的、潜在的灾难正在向人们昭示:人们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不乐观。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迫切需要打开科技创新与成功之门(加速科技创新、走上成功的捷径),让人们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生存环境朝着大家的期望变化。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科技创新与成功之门,让科技创新加速,让人们找到成功的捷径呢?
答案是:当然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已是妇孺皆知的成语,它告诉我们:精诚到位,就会实现目标;致力精诚,就会更好地实现目标!
精诚,正是我们要寻找的,打开科技创新与成功之门的钥匙!
也许,很多人会说:仅仅根据一句成语,就说“精诚是打开科技创新与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武断的,不科学的;从自己的经验来看,精诚没有那么大的魔力,它甚至是造成挫折、苦求而不得的根源。
下文,将通过阐释“精诚”之含义,挖掘“精诚”之力量,来论证:“精诚正是打开科技创新与成功之门的钥匙”。
二、科技创新与成功
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来自于人、社会对其成果的需要,或者科研者实现个体的目标的需要。它是需要、目标实现的过程,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过程。科研创新的实现,包括于成功之中。当然,成功并不仅仅指科研创新的实现,更泛指各种需要的满足,各种目标的实现。
可以这样说,本文要论证的是“精诚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之所以把科研创新单列出来,并放在前面,是为了要彰显科研创新的成功相对于其他的成功的重要性。
三、“精诚”之义
1、精
“精,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象形字典》
“精,择也。从米,青声。”——《说文解字》。即分别事物,挑选精华。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黄帝内经》
精的本义是经过筛选的稻米,《象形字典》和《说文解字》在精的解读上是基本相同的,筛选是有应用目的的,筛选出来的东西是要能引出、变化出想要的结果的,所以,精指向了结果。因此我们看到《黄帝内经》说,精是生命产生的原因、来源。
讨论“精”,就不能不提“神”。
“神,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象形字典》。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说文解字》。
神是两精相搏,那么何谓两精相搏?《黄帝内经》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所以,所谓的两精就是可以产生生命的阴阳,所谓的两精相搏,就是可以产生生命的阴阳的相互作用,所以,神就是可以产生生命的相互作用的阴阳(两精),或者说是可以产生生命的阴阳(两精)的相互作用。推而广之,神就是:就是可以产生万物的相互作用的阴阳(两精),或者说是可以产生万物的阴阳(两精)的相互作用。而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理解的,正如《说文解字》中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存在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变化是因为事物间的相互作用。永恒不变的东西,是脱离这个现实世界的,因为它必须脱离万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才能保持不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存在指向了变化的结果。
所以,存在都是“精”,存在及其相互作用,都是“神”。
既然存都是“精”,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分别、筛选呢?
一个人吃苹果,他会只挑选果肉吃,果肉即是满足这个人吃的需求的“精”,那么被他遗弃的东西就不是“精”了吗?显然不是,我们知道,苹果核里的籽是可以种出苹果树并进而结出苹果的,相对于苹果的生长变化系统来说,苹果籽才是真正的“精”。
所以,精是相对于变化结果而言的,不同的变化结果的需求,需要挑选的是不同的精。
所以,广义上,存在都是“精”,而对于一个成功过程(满足需求、期望的过程),“精”特指能够变化出(引出、导致)其结果的存在。
2、诚
诚:由“言”和“成”组成。
“成:戌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造字本义:武力征服,称霸一方。”——《象形字典》
“诚,信也。”,“信,诚也。”——《说文解字》
信:一种说法是由“人”和“口”组成,表示实践自己所说的话。另一种说法是由“千”和“口”组成,“千,表示不停地行走。造字本义:不停地走,跋山涉水,即“迁”的本字”——《象形字典》,所以,信就是不停地实践自己所说的话。
“诚”是走向成功的主体(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各种有益于成果(目标)的选择、改变、作为,从而实现走向成功的作为(包括思想、言行)。
“诚于中,形于外”——《大学》。讲的是从内在开始,进行全方位走向成功的作为,在笔者认为,这需要从开始成功过程之前的作为(比如作息、饮食选择)→潜意识→显意识→言行的全过程、全方位作为。
在《大学》中,诚意是仅次于格物的基础性存在。《中庸》更是对诚的力量做了极其令人心潮澎湃的阐明,甚至是歌颂,在此仅列出原句。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3、精诚之义
“精诚”可以理解为“诚精”,即是对外物的分别、选择,使之留下指向成果之“精”;是对外物(精)的运动变化加以影响,使之指向成果;是对自身之极其作为的改变,使之指向成果。
“精诚”可以理解为“精之诚”,是指只要相互作用的存在,都达到了“精”,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指向成功之果。在这里,“精”是物质基础,“诚”是通达的道路,而指向成功之果的运动变化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精诚”指向成功之果,依赖于存在之“精”,相互作用之道(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在人的认知里,离“精诚”最近的是科学。
“精诚”之中包含了选择、扬弃,使得结果更加确定地指向成功之果,也使得其作为存在及作为更加地精纯。而后者造成了专业化、无外性(即不受杂事干扰,没有杂念、没有不利于精诚的言行)。比如我们对于一个人是否有诚意的反证法,如果发现他的其他的想法(目的)、言行,就证明他没有诚意。
由于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精诚”的专业化、无外性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以互通有无。
由于木桶原理的制约,精诚的进步,需要伴随着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精诚”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行为,也是一个社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