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朝古都洛阳,游玩探寻河洛大地,满地都是历史的记忆。在十三朝古都洛阳,游览探访历史古迹,留下的都是满满的收获和印记。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洛阳东郊的唐寺门村,探访这个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古村落。
唐寺门,因位于古唐寺的寺门之外,故名唐寺门村。小时候,对唐寺门村的印象很深,主要是名字叫的特殊(叫唐寺mer),那个字也难写:门字里面一个“外”;另一个原因,是洛阳向东或去郑州方向的必经之路。看多了,见怪了,也就有所熟悉,但并不知道这个村落的特殊意义。
在唐寺门村东,立有一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石牌,显示唐寺门村是唐寺门遗址的所在地,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看起来这个村的历史很久远,而村内最为有名的就是,在唐寺门遗址南侧的“大福先寺”。另外,唐寺门村处于隋唐洛阳城里坊区外郭城东北角,在村西北侧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洛阳城遗址石碑。可见唐寺门村处在了一个历史文化的保护中心。然而,该村的北面被陇海铁路、唐寺门互通立交大桥,西面被焦柳铁路所封闭,局限与一个狭小的偏僻角落之中,交通十分不便。
千年前的皇家寺院坐落在这个村中。在唐寺门村中部村路南侧,有一大福先寺,曾经闻名天下。它是女皇武则天下令建造的皇家寺院,声名显赫,还是国立佛经翻译学院,兼具“国宾馆”功能,当时前来东都洛阳访问的重量级国宾及僧侣,大都都要在此下榻。史载,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武则天为其母杨氏积功德所建。这么有名气的寺院就在村路旁边,和村民住宅近在咫尺。大福先寺门前的石狮、大树和山门。
大福先寺先后4次更名。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武则天下令为其母所建;天授二年(年)改为福先寺;明代被洛水淹没后,从塔湾北迁到唐寺门后重建更名“古唐寺”;年重修,复名为“大福先寺”。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大福先寺的山门风光。
大福先寺在当时,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大寺院。有记载,武则天亲自撰写大福先寺浮屠碑碑文;碑文透露,寺内有楼阁式高塔及间房屋。相传,此寺始原址在今瀍河区塔湾村,寺门口曾有一座摩天大佛塔,高入云端,每当旭日东升时,塔的影子能够遮到七里河;每当夕阳西下时,塔的影子能够遮到白马寺!人们也称其为“塔寺”。大福先寺山门西侧摆放的大青石,上刻有“皇印”二字。
现今的大福先寺。现今的大福先寺,可真的称上是门可罗雀。大门紧闭,西边小门仅上午开供朝奉者去。本人试探性进入西边偏门,在门口拍了2张照片,被管理人员以疫情控制为由拒绝进入。只好欣赏一下进门口处和周边的风光。进入山门后的建筑。
大福先寺门前的石狮。
大福先寺,进入山门右侧的鼓楼及建筑。
大福先寺东侧的院墙。
游览感悟。这个千年前的皇家寺院藏在偏僻狭小的古村落内,大福先寺昔日辉煌浩大,今日门可罗雀。新石器时代的古村遗址唐寺门,地处偏僻狭小的地方,周边被历史文化遗址包围,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和环境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洛阳市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中,这里将会再度风光闪亮。
这就是我所探访的唐寺门古村的所见所闻,你对游玩唐寺门遗址和大福先寺景点有什么要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里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