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40滑翔攻击机,安装2门30毫米机炮

二战时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大轰炸毫无疑问是促成最终胜利的因素之一,这些空袭行动极大的破坏了德国本土的工业设备、基础设施等,直接伤及战争机器的“动力源”,当然了,德国在面对大轰炸时也并非完全被动挨打,除了常规的战斗机防空,还开发地空导弹、火箭战斗机等新式武器,其中还有一款名为BV40的小型滑翔攻击机。

BV40是一款小型的简易装甲滑翔机,首席设计师RichardVogt博士是想打造一种制造和使用都低成本的防空武器,提升应对盟军轰炸机的能力,当然了,这种武器和Me这些高科技武器不一样,它只是一种应急方案。

说回滑翔机本身,该滑翔攻击机为单人驾驶,驾驶员采用俯卧的姿势操作飞机,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缩小飞机正面投影面积,机身的宽度仅为0.7米,既能降低被轰炸机自卫武器命中的概率,也能节约用材。

驾驶室带有保护装甲,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20毫米,侧面为8毫米,底部为5毫米,正面的挡风玻璃厚度则达到了毫米。单就对驾驶员的防护来看,这保护还是比较到位的。

滑翔机大量使用木材,传统的上单翼布局,水平尾翼也为平直造型,垂尾同样显得“方方正正”,主起落架为可抛弃式的车轮,滑翔机在被牵引升空后抛弃它,降落时和Me火箭战斗机一样依靠机腹的滑橇结构落地滑行。

既然是针对大型轰炸机,BV40的武备就必须具有高杀伤力,它的标准武器为固定在两侧翼根处的MK型30毫米机炮,每门大炮备弹35发,弹药存放在机翼内,通过一条输弹槽供弹,该炮威力巨大,根据统计平均4发炮弹就能击毁一架B-17这类大型轰炸机。

人们还提供了一些其他武器配置方案,例如只安装一门机炮,在滑翔机的身后再牵引一枚遥控空空导弹,通过滑翔机牵引至合适位置后释放,由飞行员操控它进入轰炸机群然后引爆,依靠战斗部巨大的爆炸威力形成一个杀伤圈。其他配置还有安装大口径火箭弹,甚至挂装4枚鱼雷用来执行海上攻击的想法,但这些想法都太“偏”了,没有考虑BV40只是一架小型无动力滑翔机的前提基础,挂载1枚鱼雷都很费劲,而且滑行距离有限。

BV40设想中的战斗模式,是先依靠Bf战斗机拖曳升空至米高度,在与盟军轰炸机群合适的距离释放滑翔攻击机,飞行员操作滑翔机对轰炸机进行致命一击,如果有机会的话调整姿态展开二次攻击,攻击完成后就想办法滑行飞回机场或者找片空地迫降。

这种战斗模式有它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相比于驾驶战斗机,滑翔机的驾驶操作要容易一些,飞行员和飞机获取都更加容易,如果将它投入反轰炸机空战,可以有效的提升防御密度,届时盟军的护航战斗机就陷入两难,到底去追战斗机还是去追滑翔攻击机呢?前者机动灵活,滞空时间长,后者虽然只有短暂的作战时间,但是一旦被它抓住机会就可能摧毁或重创一架轰炸机。

与优点相比,BV40的缺点则难以接受,没有动力的滑翔机脱离牵引后难以保持高度,面对轰炸机群时基本只有一次攻击机会,而这还是在枪林弹雨中发起攻击,没有经验的菜鸟飞行员就不要指望他们能有多高的命中率了,能活下来积累两三次飞行经验的就算不错,有经验的飞行员当然是去驾驶正儿八经的战斗机。

并且德军或许也没有想到,后期盟军的空中力量会如此强大,动不动就几十架大型轰炸机编队飞行,这么硬的骨头实在有点难啃,德军自己战斗机、燃料都很短缺,战斗机在牵引滑翔机的时候自身也会变得笨拙,假如在没有达到预定高度就遭遇战斗,就只好把身后的滑翔机无情抛弃。

BV40在年5月进行首次拖曳飞行,牵引机不是Bf而是Bf,测试中滑翔机达到了千米的时速,还有文章称它在不同高度的俯冲测试中曾达到、和千米的时速,这个数据有待考证。测试中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BV40的操作性太差,最终该机只生产了7架。

BV40滑翔攻击机空重千克,机长5.7米,翼展7.9米,高1.63米,驾驶员1人。

经理小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