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兴亮
编辑
李碧莹
校对
危卓
首发
新京报智库
人类对于人机交互的探索从未停步。从键盘到鼠标到触摸屏,无不是接触式的。还有一些是非接触式的,比如手势控制;甚至发展到如今的意念控制,或者说是眼神控制,更进一步解放了双手。
「脑机技术」被认可,未来发展前途无量
从技术和理念上来看,无疑是不断进步的。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能够让人获得自由。
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家初创公司NextMind的设备获得了两项大奖:「VR/AR最佳创新奖」和「可穿戴技术奖」。
NextMind带来的设备其实是个实时脑机设备开发套件。它可以通过眼睛来让意念操控设备。和VR/AR配合,可以玩游戏,比如控制持枪射击之类的动作。技术能够获奖,证明了它的优秀。
这类设备,本质上是一个脑机接口。它通过8个电极放在后脑勺部位靠近视觉皮层的地方。这8个电极接收到视觉皮层表达的「意念」信号,然后将信息转换为指令传达给被控设备,进而实现设备的动作。事实上,市场上已经有了类似的无人机。
联想到最近的美伊事件,我顿时不敢想象未来战争的场面:如果它的控制真的很精确,那么就完全可以不用手只需要通过双眼就可以控制无人机,看到哪儿就打到哪儿。细思极恐。
「脑机交互」技术有多强?
所以,类似NextMind的设备,其技术价值是存在的。只是,科技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商业、伦理等的约束。比如去年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还有更早的克隆羊,都遭遇了道德困境。更早的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则因为商业上的失败而失利。
先进的技术离不开大规模的应用,大规模的应用则一方面依赖于自身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依赖于对产业资本的投资价值。
从NextMind谈到的应用场景来看,是容易看得见的一种场景就是VR/AR。游戏是很多人的刚需,VR/AR又具有良好的体验,看起来不错。据说这项技术运用到自动驾驶,可以将电极插到座椅上,不用方向盘不用手就可以对汽车进行控制。
技术很炫酷,但商业化道路势必会险阻
游戏控制、无人机控制、汽车控制、飞机危险预警、遥控器,如此种种,不仅是科技公司想到的脑机交互的各种应用场景,很多其他通过意念控制的脑机设备,也基本上都是这些路数。
这些看起来的确很酷,但如果从商业上更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这条路会走得比较崎岖。原因有三点:
左一点:他们作为非接触式交互,其实在做交互替代的事情。交互方式的升级除了体验,还离不开习惯、精确度、实时性。接触式在精确度、实时性方面无疑是比较强大的。
高精确度和实时依赖于技术的成熟度。就拿意念控制汽车这件事来说,虽然脑电波直接通过电极去控制转向,看起来不经过人的手,路径更短,实时性更好,但是如果技术不成熟,精准度不够,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其次,这项技术虽然解放了双手,但是手受大脑控制,大脑要控制汽车,就没法去控制手了。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改变人的驾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再比如玩游戏,眼神控制的难点是聚焦,不同人的眼睛聚焦能力是不一样的,聚焦到技术要求的范围,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如果这点不能保证,那么取代手控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交互方式已经非常成熟了,取代之路可能会非常漫长。除非脑机交互的操作方式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否则,已经习惯其他操作方式的使用者难以找到改变的理由。
右一点:脑机交互面临着技术成熟度的问题。以NextMind为例,它需要机器事先学习的过程。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如果不能大规模使用,就无法得到相应数据。反之,无大量数据训练得到的模型技术,也会对大规模使用造成约束。这就陷入一个死锁的困境。
即使是稍微成熟的脑机技术,其应用范围也往往比较狭窄单一而且冷门。在多个场景使用时则面临应用不足。应用对技术造成的巨大约束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更不用说视觉皮层表达意念的精准度、脑电波检测的精准度这些技术难题了。
脑机接口技术还处于萌芽期,难有大规模资本投入
下一点:技术的发展无不经历萌芽、发展、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从现在来看,脑机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狂人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在年7月16日高调宣布了一项在瘫痪患者体内植入电极的项目。但是,他也表明,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使瘫痪患者能够用脑电波操作计算机或手机。
萌芽阶段的特征是有新的发现、有新的进步,但是没有大的规模、没有大量的人力和资本的投入,AI便是如此。上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就成为了热门。但是,直到今日,AI才看到曙光。脑机接口涉及到脑科学,人类对于人脑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外,它还涉及到物理、控制、软件、硬件等学科,其复杂度不是一般的高。
目前看到的,都是在局部或者单点实现了突破和应用,离大规模和系统的应用,还差得很远。技术上的酷炫和商业前景没有必然的联系,缺乏现实支撑的过于超前的技术概念往往是商业陷阱。
所以,不难看出,脑机接口是否有商业前景,我的回答是有,但这是长期角度来看的。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会长很多。但是,商业的逐利特性决定了它的短期性,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企业强大到可以长期的无视成本和利润呢?
注释: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