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各行业都呈现出忙碌和清闲的两种极端状态。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物流人员异常忙碌,不舍昼夜。而昔日繁忙的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线下零售业等工作者,则像被按下暂停键,一夕之间空闲下来。
举国抗“疫”的行动之下,门店大面积暂停营业,街道车少人稀,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资金扛不住”的求救举动,揭开了不少零售企业的“吃土模式”。但反观满足日常生活的生鲜电商和门店,却加速运转,需求紧俏。“线上下单,线下取货”已成城市居民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间,苏宁小店内的经营场景
新、旧零售的两种境遇,给零售行业的参与者们带来新的启示。行业巨头线上线下同步发展,通过智能化应用,不断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但在疫情来临时,仍要经受供应链、运营效率的双重考验。而传统零售行业,更将不得不正视智慧零售的发展方向。
未来零售,或将没有新旧区分,而是体现更多技术融合与创新。
即时消费模式更成熟,立体化满足多元的消费需求
居家隔离的特殊时期,更显示即时消费和配送的重要性。各大电商平台,协同线下门店及社会化物流,切入快消品的即时消费市场,通过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不同运力“零售+配送”,实现了人们不同时期的多元需求。
这和倚重线下经营的零售企业形成反差。疫情发生后,大批餐饮企业高呼撑不下去了,生鲜电商却业务暴涨。但其实,这一现象的发生,也并非偶然。
城市高速发展,即时消费和O2O融合背后,人们的消费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尼尔森《零售市场趋势解读》数据显示,家庭小型化日趋明显,66%的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品品类时,倾向“网上下单,2小时送达”,购物也倾向“按日补货,少量采购”的即时消费模式转变。
支持线上预定、线下取货的苏宁菜场
这一趋势,同样改变了零售业的选址铁律。即时消费模式下的即时配送,从零售配送的最后1公里,扩大到了3-5公里。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认为,经历了这次全国大考,入局即时消费的电商平台,将进一步整合多种零售业态,去支撑更为立体化的消费、配送服务体系。同时,匹配多种运力模式的即时消费,还将开辟更多场景,随时随地服务用户,提升消费体验。
无人技术加速在餐饮、物流、购物等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与线下购物浸润式地深入民众生活不同,这一时期,人们对线上购物及配送的需求,几乎是一夕之间爆发出来。从实际情况看,纵使解决了平台供应链等多种问题后,运力等配送问题仍然存在。
有什么方式,是既能解决接触的安全问题,还能准时快速地将货物送达,这让人们联想到了“无人技术”。其实,早在年,自动贩卖机、开放式货架、无人店等业态,已经在线下零售市场遍地开花。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无人零售市场到年,有望突破.4亿元。
如今,无人技术已在不少大型零售企业应用成熟。以苏宁为例。早在年8月,苏宁便成立“苏宁体育Biu店”,而后在数字化门店的各个购物环节,潜心开发并应用了包括人脸识别、AI无感支付、VR和AR等智能技术。年8月15日,“苏宁全数字化视觉无人店”正式落地,消费者可全天候光顾门店,享受“即拿即走”的超便捷自助服务,这也标志着,苏宁“无人店”产品全面进入4.0时代。
苏宁全数字化视觉无人店
解决线下安全便捷购物的同时,支撑电商的苏宁物流方面,也在快速扩大对大数据、AI等智能技术的应用。目前,苏宁物流已经实现机器大规模替代人工作业,人工智能控制下的AGV、无人机、无人车等,在仓储运输配送等领域应用落地,保证了物流作业的降本增效。
同时,经过多年探索,苏宁物流也在形成“无人化场景”的闭环运营。也就是通过智能载体,如AGV机器人、无人重卡、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使智能设备与智慧零售场景、物流应用场景形成联动,最终实现“仓—机—车—柜”全流程无人闭环。
苏宁无人配送小biu机器人进行“无接触配送”
此次疫情或将催化更多“无人化”的创意和落地产品,深入、广泛地应用到零售场景中。我们熟悉的刷脸支付、机械臂等,会更加普遍,直播、AR、VR等技术应用,也将加入提升消费体验的行列中来。当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系统地贯穿到消费流程中,使线下门店的消费者进店、消费、支付、离店等环节数据,最终形成可被利用的数字资源,以此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已是大势所趋。
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商品溯源迫在眉睫
疫情期间物资紧张,努力协调供应的同时,产品也是泥沙俱下。近日,北京破获了一起跨省销售假冒口罩案件,2万多只假冒3M口罩,向社会敲响了商品质量监管的警钟。
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质量监管问题,保护民众人身财产安全?其实自年起,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该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意见明确到年,溯源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追溯信息互通共享。
据了解,农产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品等生产企业,追溯意识已经显著增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商品安全的治理工作带来变革。
苏宁上线“疫情防护医疗用品生产企业查询”功能
以医药追踪为例,政府通过建立“溯源+检验认证”服务模式,将溯源服务,与质量检测融合。溯源平台综合运用实地验证、商品检验检测、认证、工厂检查等手段,对医疗产品的产地、质量、特定属性等,进行第三方评价认证。同时,利用区块链、RFID(射频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