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中国知名大学,人们往往想到的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南大等著名学府,这些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上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列的。其实中国还有一所实力超强的大学,本部位于湖南长沙,这所高校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所高校就是今天我们要谈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风光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国防科技大学前身是年创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年学校主体南迁长沙,更名为长沙工学院。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年,学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学校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年9月13日,国防科技大学官方发文称,国防科技大学成为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的院校。
多年来,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学校有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2月学校研制的-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年9月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年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11月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年以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校训,向科学高峰勇猛攀登,又相继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国防科大在密码分析领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ProvableSecurityEvaluationofStructuresAgainstImpossibleDifferentialandZeroCorrelationLinearCryptanalysis》被欧洲密码年会EUROCRYPT录用,这是国防科大编码密码研究团队第二次在国际密码学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标志着该团队在密码分析领域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该团队长期潜心治学、苦练内功,发表SCI期刊论文6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在密码学国际顶级期刊《信息论汇刊》发表7篇,论文被引达余次,有4篇学术论文进入ESI相关学科引用排名前10%,团队青年学者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德国洪堡基金支持等。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国防科大研制出我国首款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
我国首款集安全保护与智能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AnBot”,在第十二届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亮相。有关专家指出,这款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实现了低成本自主导航定位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其“安保+服务”的设计理念和“事中处置”的首创功能,对提升国家公共安全和反恐防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款外形类似套娃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身高1.49米,体重78公斤,腰围直径0.8米,最大行进时速为18公里,巡逻时速为1公里。它有类似人脑及耳目的智能系统和传感器等装置,集成了地图同步构建及定位、动态路径规划、深度学习智能大脑、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具有自主巡逻、智能监控探测、遥控制暴、声光报警、身份识别、自主充电等多种功能。其续航时间为8小时,当电量不足时,它能够自主寻找附近的充电桩进行自主充电。它还可借助“天河”超级计算机等建立强大的机器人云服务中心,为公共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安全预警分析和大数据服务。产品经国防科大营区、长沙黄花机场、长沙市博物馆、中国工商银行银河支行等单位试用,获得用户好评。
年9月21日,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湖南万为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为深圳市公安局定制开发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AnBot(中文名:深圳小安)正式在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正式上岗,成为国内第一台在机场服役的智能安保机器人,受到机场民众和主流媒体的深度好评。目前,深圳小安主要在深圳宝安机场负责执行日常巡逻防控和智能服务任务。
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第一台仿人机器人和多型地面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研制过程中,他们按照“低成本硬件+高性能软件”的研发思路,在机器人操作系统、环境感知、智能控制和任务规划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技术跨越。
国防科技大学校园一角长沙磁浮快线正式开通
年5月6日,开工建设近两年的长沙磁浮快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据悉,这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快线。作为合作单位之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该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展开了磁浮技术研究,是国内最早进入相关研究领域的单位之一。30多年来,学校先后历经核心技术研究、原理样车研制、工程化应用研究、试验线建设和运营线实施等主要发展阶段,成功解决了车辆共振等世界磁浮交通界公认的技术难题。
为加速推进磁浮交通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学校与湖南磁浮公司等单位展开通力协作,在长沙磁浮线上完成了悬浮系统的静态调试和全线动态运行。专家评价,该条快线的成功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磁浮交通技术具备了系统的产业化能力,表明我国已掌握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整体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据介绍,长沙磁浮快线总长度为18.55公里,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机场,是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中低速磁浮铁路最小转弯半径只有50米,仅为地铁的二分之一,可以更好地绕开建筑物、障碍物,非常适合在市区内建筑间穿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拆迁。
据悉,该工程总投资42.9亿元,于年5月开工建设。列车全程运行时间19分30秒,最大载客量人,单程票价20元。线路开通运营后,将成为长沙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和中部地区最大的空、铁组合大交通枢纽的一条重要纽带。
国防科大在稠密正电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防科大理学院物理系激光等离子体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提出了基于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激光对撞机新方案。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是国内强场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第一篇Nature子刊论文,标志着国防科大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和英国卢瑟福实验室、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探讨开展联合实验的可行性。
高校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国科技崛起离不开高校的鼎力支撑,随着国家对科技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经济增长对科技的依赖日益加深,未来中国必将涌现出更多类似国防科技大学这样的创新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