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席人物观
“他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走来走去。”
此时,罗永浩坐在高出地面五级台阶的舞台上,十余盏舞台级灯光、四架高清摄像机,这批耗资两百万的设备,齐刷刷对准在他和搭档的身上。
进入直播间的那一刻,手机屏幕上的那个画面,迅速膨胀成一间六百平米的演播大厅。
除了老罗的声音,所有动静,都被这间巨大的演播室稀释了。
所有人都在避免与直播无关的动静。此时,若你走进来,马上会有人压低声音提醒你穿行的风险。因为台上那双眼睛,会注意到你。
尤其是这一天。老罗的心情不太好。
01“刚正不阿”
18度,给老罗开空调,这是一个需要记住的数字。
这天,直播中出了点事故,老罗明显沉了脸,隔着镜头质问:“这是谁干的?”整个演播厅的氛围,在这一刻发生了变化。
老罗不能容忍瑕疵,这样的情景,曾经在当年锤科手机发布会中屡见不鲜,而这种时候,往往带来的是正向的反馈。“粉丝其实喜欢看到他这样。”一个工作人员私下评价。
除了人类热爱围观的天性使然,这符合粉丝对老罗的期待:他站在用户立场,反抗权威、反抗陋习。
他一贯如此。不管是当年发生在方舟子公司电梯间的那场当面对质,还是在西门子大厦楼下挥向冰箱的那一锤,他传递出的信号,都是刚正不阿的。
“刚正不阿”,是出现在老罗语言系统里的高频词,他还故意把阿(e)故意读成(a),让自己的刚毅同时兼顾幽默。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用这个词总结了自己的生涯,并写进一份万字“求职自述”里。
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后来只好靠走关系才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这也是我刚正不阿的三十来年里比较罕见的一个污点。”
除了罗永浩,你很难相信这段话会出现在其他人的求职信中。
那封信打动了俞敏洪,老罗得以进入新东方,拿到高额年薪。那是他步入公众视野的起点,算是人生的转机。
不过,他后来的人生走向并没有靠银行储蓄,推动他的,与那股子刚正不阿关系重大。
从老罗课堂上传播出来的不少段子,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所引发的笑料。当这套语言传播越来越广,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与芙蓉姐姐的分庭抗礼,他也红了。
他的语序、措辞,以及情绪转折,就像一组参数,组成他那套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骄傲而又克制地运转了20年。
这20年像一段奇妙的冒险。在一部分人的认知里,他成了解释“什么是理想主义”的样本。他创业失败,却保持公众面前的得体,还债,在公共话语中被塑造成了美德。
还债过程中,大量细节都是公开的。
这导致他越来越像《楚门的世界》里那个楚门,只不过老罗是主动的,掌控着话筒和摄像机。
情节随时在产生波澜。在他质问“这是谁干的”那个晚上,直播间那个“福袋”抽奖系统,引起了他的反感。似乎是毫无征兆的,他突然在镜头里连串发问:福袋为什么设计得如此不合理?出于什么考虑?解决方案是什么?
现场没有人回答。
但直播结束后,团队要连夜研究方案。虽然有人觉得这没必要,但否定的意见不会从任何人嘴里说出来。
尽管老罗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缺席,并在公开场合推举真正的老板李均,称自己只是“头牌艺人”,但所有人都知道罗永浩的意义。
只要老罗在场,他就是直播间那个调动大局的核心。没人比他更清楚,那些舞台灯打在脸上时,应该如何调整情绪,如何把握语言,甚至,发脾气。
如今,所有人都能轻易从步伐、姿态和表情中获知老罗情绪的好坏,年轻的副主播们,也会依此调整自己在镜头前的状态,比如,当老罗心情不好时,就得更加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他们